“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主题活动感悟

作者:zjzxnews2016/11/18 12:00

“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主题活动感悟

中共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委员会基础部党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推进“两学一做”的深入开展,根据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常委宣[2016]16号《关于转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这三年---“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主题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党委年度工作安排,基础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参加了纪念建党95周年•这三年---“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主题活动。

首先,基础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参观了吴江太湖新城。作为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最大亮点,太湖新城起点高、发展快,如今已名盘云集,产品类型丰富,既有公寓也有少量别墅,既有精装也有毛坯,同时商业地产更是遍地开花。以“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著称的绿色科技住宅首次亮相吴江,这标志着吴江太湖新城正式迈入“科技住宅时代”,将极大提升市民的居住品质,引领吴江人居变革。

然后我们参观了吴江同里镇陈去病故居,陈去病故居座落于吴江市同里镇三元街,占地面积为1480平方米,共有房屋42间,大门面街临河,院墙高耸,环境幽静。大门面西,原有楣额“孝友旧业”,门内原有半亭,现已不存。宅内除偏屋下房外,现有“浩歌堂”、“百尺楼”、“绿玉青瑶之馆”、书房及家庙等几幢建筑。看了故居中的介绍,了解到陈去病(18741933年)是同里镇人,年轻时胸怀驱除鞑虏之志,仰慕汉代名将霍去病,自号“去病”,并以此名号行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秉性嫉恶如仇,颇有江湖任侠之风,早年受维新思想影响,甲午战争后,他与金松岑、蔡寅等创办“雪耻学会”,呼吁“炎黄种族皆兄弟、华夏兴亡在匹夫”。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渡日本,被江苏留学生推举编《江苏》杂志,鼓吹革命。此后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通过结社、办报、策动起义、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曾任孙中山大总统府咨议、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北伐大本营前敌行营宣传主任等职,与孙中山先生交谊甚深,深得中山先生信任。1924年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委任陈去病为江苏省临时党部委员,对江苏国民党进行改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是年11月改组完成后即随中山先生北上。孙中山逝世后,陈去病参加中山先生葬事工作,为中山先生勘察南京紫金山墓地,编辑《总理哀思录》。1928年起应聘为苏州市古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并在南京东南大学等六所高校当教授。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秋节(104日),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在同里故居病逝,葬于南社集会的虎丘冷香阁旁。

第三站我们参观了吴江黎里镇柳亚子纪念馆,柳亚子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柳亚子纪念馆的第五进“藏书楼”便是当年南社的好友们一起纵论国事,探讨诗文的重要场所。第五进楼下东首是柳亚子著名的书斋“磨剑室”。他在磨剑室辛勤笔耕,效法杜甫写作诗史,以诗歌记录时代,“留当他年诗史看”。难怪毛泽东要以一代伟人的目光称柳亚子先生为“人中麟凤”。

此次主题活动,让全体党员在走、看、学的基础上,深切感受到了苏州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和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立足岗位、振奋精神、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为建设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更大贡献。